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嚼槟榔,曾经是南北朝标榜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时间:2023-05-19 阅读:1173次

槟榔在我国流传已久,但在汉代之前它只被当时的人们看作是一种南方边缘的"奇物",对其的认识还停留在南方夷蛮的风俗,而槟榔嚼食的习惯在吴晋之际才出现大规模的传播,一直发展到南北朝后期,南朝的贵族阶层开始流行嚼食槟榔,这一“奇物”才逐渐传入内地并广泛传播开来。

8J4A7060

南北朝的贵族阶层为何对嚼食槟榔青睐有加呢?首先从嚼食槟榔的功效来说,嚼食槟榔有利于驱虫发热,可以解决南方潮湿的气候对人带来的不利影响。南朝梁代著名医学家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就有槟榔可驱肠虫,治腹泻和消除水肿的记录。槟榔具有显著的消积下气功效,能够有效缓解和治疗南方由于人烟稀少、天气郁蒸而造成的瘴疠,减轻外地人初到南方时的不适,因而成为南方地区人们治瘴、防瘴的良药。

其次是追逐时尚、标榜社会身份地位的心理因素。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等级身份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衣食住行当中,在南北朝时期槟榔已经成为一种标榜身份的“珍品”,《南史》中明确记载了槟榔在南朝士族中的流行情况,其中尤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刘穆之与槟榔的故事。

东晋末年大臣刘穆之爱嚼槟榔,他年少时家贫,只好前往妻兄家讨饭吃。有一回妻兄家举行宴会,刘穆之前往,饭后又要嚼槟榔,妻兄们戏弄他说:“槟榔消食,你却常吃不饱饭,要这东西干吗?”后来,刘穆之得势,特意邀请妻兄参加家宴,等到大家酒足饭饱,家里的厨子将一只金盘子端上了桌,盘子里装着满满的槟榔。刘穆之饭都吃不饱,还要吃槟榔,可见槟榔在东晋末年已经是士族常用的美味。著名的典故“一斛槟榔”或“金盘槟榔”的出处就在这里,常用来比喻早先贫微,后来发迹,不计前怨;或喻因贫困而遭戏弄。

当然,槟榔作为时代产物,其发展流行的原因肯定远远不止于此,背后还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之后带大家慢慢挖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