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广厦师生寻竹编非遗,携手振城乡——景坞村研学实践助力竹编产品创新发展
时间:2024-07-19 阅读:4814次
聚焦农业全新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第二届“两山杯”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创意创业大赛;“建行裕农通杯”第七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2024年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万工程”专项活动
为深入探究湖州市安吉县景坞村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况和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竹韵匠心”暑期社会实践团于 7 月 3 日——7月10日奔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景坞村——这座中国美丽村庄,展开调研活动。安吉县地处浙江省北部,山水如画,资源富足,尤其是竹资源极为丰富,拥有竹林 16815 亩,而且当地竹编历史源远流长,技艺精湛绝伦。团队通过对当地村民和竹编工厂的工人进行访谈调查、去当地竹编厂、竹子加工厂等实地考察展开调研。
团队成员踏入竹林深处,近距离观察竹子。在当地农民的悉心讲解下,了解到当地的竹子以毛竹和紫竹为主,还学习到如何依据竹子的颜色判别竹子的年龄,如何通过竹叶的大小分辨竹子的品种等专业知识。
在知悉景坞村竹子的基本情况后,团队走访了竹子加工厂。通过与工厂工人的访谈,了解到厂里主要制作茶具用品。然而,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现存问题:工厂工人几乎都是中年人,且茶具的款式缺乏创意。团队还探访了景坞村竹编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基地,有幸亲眼目睹当地竹编非遗手工艺人罗师傅用竹子制作工艺品的精彩过程。罗师傅介绍:“我们工厂的竹编款式多样,有各式各样的竹编包、竹编扇、竹编小茶具等,价格主要在 80 至 500 元人民币之间,从前以外贸为主,现在逐渐转向国内市场。”显然,如今景坞村的竹编产业在市场经济压力下的发展进程中,正面临着诸多艰巨挑战,诸如技艺濒临失传、人才断档、青黄不接,并且款式缺乏当地特色和创新意识等。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深刻认识到景坞村的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技艺高超,但在传承与创新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且缺乏具有当地特色的竹编产品。竹编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若不能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创新,必将濒临失传。作为祖国未来新生力量的一份子,更有义务和责任,基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专长,融合在地文化,开发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竹制产品,助力景坞村非遗竹编的创新传承与发展。(通讯员李恩雨 孙君 周梦洋 厉豪凯 供图)